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古筝曲《战台风》的意义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

第四段,雨过天晴(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猛腊塌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古筝曲《战台风》的意义

创作背景

《战台风》创作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

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枝圆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局裤,《战台风》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型古筝改革工作的成功。